一.医途用户:遥不可及病例描述: 男63岁,右下腹部包块2个月。MR肝下后方及右肾间长T1长T2团块状软组织信号影,大小约11.9cmx8.9cm,边缘清,动脉期斑片状及点条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进一步填充,包膜强化。肝右叶受压,右肾受压前移。 另肝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大者直径约3.7厘米,动脉期边缘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CT诊断腹膜后富血供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医途点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又称为恶性纤维黄色瘤、纤维组织细胞肉瘤、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等,是一组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统称。病变起源于间叶组织,主要由组织细胞和恶性成纤维细胞组成。发生于腹膜后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约占腹膜后恶性肿瘤的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学来源尚不明确。巨检可见肿瘤边界不清,局部呈分叶状,内部可见出血、坏死和粘液变性。镜下由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过渡细胞、未分化细胞及少量炎性细胞构成,虽然成分多样,但病变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本病发病年龄为两个高峰,第一高峰为20-30岁,第二高峰为50-70岁。男性多见,二者之比为2:1。患者临床正常不明显,部分患者以腹部肿块就诊,或因肿块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相应症状就诊。CT平扫可见腹膜后体积较大的肿块影,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病变多呈等密度,内部可见囊状低密度液化坏死区,亦可见点片状出血灶及钙化灶。病变多压迫周围结构和器官使之变形移位,向周围浸润性生长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可持续强化,强化程度增加,范围增大,坏死区无强化。部分病变内部可见分隔状强化,即强化的实性肿瘤成分呈条状由病变周围向中心延伸或纵横交错形如轨道,其间为不规则的无强化区,称为“轨道征”,有一定特异性。本病需要与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间质瘤等腹膜后恶性肿瘤鉴别。二.医途用户:掩饰的心伤 病例描述:女,67岁,间断脓血便1个月来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区见软组织影,局部管腔变窄,管腔周围脂肪间隙不清,平扫及强化后CT值约33/65/90/68HU,未见肿大淋巴结。肠系膜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 1、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 2、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考虑脂膜炎。肠镜取病理示:结肠癌。 医途点评:结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结肠癌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本例病变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区。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病变不明确,可能与食物中纤维素过少有关,长期的溃疡性结肠炎及部分肠道息肉均有恶变的倾向。病理分为增生型、浸润型、溃疡型及混合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腹部包块、便血及腹泻或有顽固性便秘,可伴有脓血便与黏液样便。 CT检查对于评估病变的范围、了解病变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及判断肿瘤分期具有较高的价值。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钡剂灌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如本例病变可以明确显示病变形态,局部管腔变窄,肠管周围脂肪间隙受累也可以清楚显示,并可以发现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脏器有无浸润或转移。可以对肿瘤进行分期并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结肠癌应与结肠息肉鉴别,息肉一般体积小,当直径超过1cm需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恶变的倾向。病变基底宽度大于高度者,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蒂细而长且能自由弯曲者多为良性病变。息肉的底部一般较软,可因牵拉而有轻度凹陷,而癌肿多表现为壁僵硬、活动度差。还需要白癜风该怎么治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