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脂膜炎 > 饮食健康 >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

时间:2021-4-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的诱发原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05219.html

我国历来讲究养生的传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离不开健康与养生。

中医认为,人与时间万物同理,随着季节的变换,也应有不同的生活状态与习惯。顺应自然,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冬保三暖

1、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2、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起各种不适。

3、脚暖。一旦脚部受寒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感冒。

这一点女孩子尤其要注意,不要做“冻美人”,美丽动人可以,美丽冻人就不好了。皮肤科冬季经常见到“寒冷性脂膜炎”的女孩子,其实就是穿的少冻得皮下脂肪凝固了,那个又痒又疼的难受劲儿,得过的人一次就改过来了,下个冬季一定会早早注意保暖。

而且,年轻时逞强年老时受罪,也是真正得不偿失。不要不在意的好。

保暖要注意安全

1、暖气温度别太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小血管容易突然收缩,让人感觉更寒冷。因此,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最好。

2、走路时手不要总放进口袋里。最好戴手套,走路时甩动双臂,既可以活动上肢肌肉,促进血液循,也更利于保暖。

3、冬季防烫伤

(1)洗浴烫伤。

寒冷时,裸露在外的面部手部表面血管收缩,温度较低,如果用太热的水洗,更容易产生烫伤,而受烫伤皮肤血液循环变差还会诱发冻疮。

洗脚、洗澡的水不要太热。尤其要注意的是:给小婴儿用盆洗澡的时候要先加凉水,后加热水。我以前就遇到过孩子掉进滚水里的烫伤患者,想起来还惋惜不已。

(2)取暖设备烫伤。

睡觉时用热水袋、电热饼要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尤其是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的病人。

电炉、电暖气以及煤炉等取暖设备表面在使用时温度很高。老人和幼童反应不够敏捷,手脚接触时容易烫伤,家属还须多加照看,注意安全。

4、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一到,北方的空气中就会弥漫着一股煤烟的味道。在农村和一些没有集中供暖的老城区,还在采用传统的火炉取暖。而每年因为生炉子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都有很多。

因此生炉子的人家更要注意通风,尤其是安装土暖气或者使用蜂窝煤炉子的人家,炉子最好不要放在卧室,晚上封炉子更要注意。

不要总是宅在家里

喜欢社交的人更不怕冷,尤其是“猫冬”或放寒假的学生,与其宅在家“冬眠”,不如外出与朋友交流,既有利于增进感情,及时获得有益信息,扩大交流,也有助于赶走寒冷。

保持空气流通

家里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和空气环境良好,在家里就不要吸烟了。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有利身心,但流感发生的时候要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睡前泡泡脚

睡前用55-70℃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对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更有益处。

但要注意不是越烫越好,也不必非要买什么神奇的泡脚盆,能祛病防病,延年益寿,那个纯属忽悠。

泡脚方一点中药活着药渣是可以的,但最好先由中医大夫把脉看看,不要自己随意乱加药物。

冷水洗脸好

冬季每日晨起和午睡后用冷水洗脸,可使面部和鼻腔内的血管收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高对寒冷的适应性,预防伤风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但刷牙还是用温水好,水温35摄氏度左右,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冬季需要晒太阳

佝偻病的发生有一个特点:北方多,冬季多。所以不要长期呆在室内,这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引起儿童佝偻病和老人骨质疏松。

多晒晒太阳,不仅有助于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还可以预防精神抑郁的发生。

中医理论讲究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人体能量和热量主要来源于肾。冬季气候寒冷,因此“养肾防寒”成为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从中医理论看,冬季是食用药膳进补的上佳季节。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

但进补也不可乱补,如何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以及工作生活习惯科学进补,也是很有讲究的。

保持营养均衡

这是一切进补的前提,切不可听说“冬季要多吃。。。”就忽视了其它食物的摄取。保证合理、均衡的营养物质摄入,这是冬季养生进补的基本前提。

药补不如食补不仅是冬季,任何时候都一样,进补最好先从食补开始。根据中医理论,一般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食材:1、平补:选用性气平和的食物,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类。这类食品性能平和,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病人都适用。

2、温补:选用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冬令怕冷的人常吃这类食品可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怕冷的感觉。

海参也属于温补的常用食材。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有吃海参的习惯,一天一只,可在早上与小米粥同食。这对于体弱的人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也是药膳协会一直推荐的。

3、清补:选用食性寒凉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等,这些食物有清火的作用。这对于火旺体质的人比较适用。

4、温散:选用性味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作用,冬季食用可以御寒和除湿。这一点,川妹子代表的辣妹子们很有体会。

食补要因人而异

冬季食补要先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种体质,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特点来进补,例如经常操作电脑或使用手机频繁者,很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干涩。

这部分人就需要经常食用动物肝脏,以补充维生素A,也可以选择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如胡萝卜、红薯、桔子、柚等,补充胡萝卜素。

一般来说,年轻人注意以上的食物搭配就可以了。人参、鹿茸这样的东西,一般用于体质虚弱的人,用以补气的,而且最好由中医大夫根据个人的体制给出一个指导用量。

至于大枣、枸杞、党参、太子参、当归等等这些相对平和的中药用来做食补的时候,可以用来炖汤,甚至泡水喝,但要注意用量适当,不要贪多。

食补也要听医生的

食补要因人而异,最好事先找医生咨询一下。进补主要是来自中医理论,所以要先找一位信得过的中医大夫,请他为自己判别一下体质,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进补的方案,切不可自己任意而为,也不要轻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sfmo.com/ysjk/122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