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患者,男,57岁,弥漫性腹痛,腹胀2周,不伴有恶心呕吐。该例患者近一周体重下降,并表现便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手术史。 查体:腹胀明显,伴有弥漫性腹部压痛,肠鸣音弱。 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5.85mg/dL(正常<0.5),红细胞沉降率48mm/h(正常,0–20),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高凝状态)。 胃镜检查结果阴性,结肠镜检查结肠肝曲静脉充血(图A)。 腹部CT检查提示肠系膜根部处脂肪密度影增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假瘤样条索影(图B),以及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血栓形成(图C)。 诊断结果:广泛肠系膜脂膜炎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 通过口服强的松治疗后,该患者的全身状况逐渐改善并且CRP水平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然而,当激素减量后腹痛再次复发,CRP也再次升高。因此,秋水仙碱和类固醇药物联合使用并维持治疗,再未出现反复情况。5个月后复查腹部CT显示,脂肪浸润情况明显好转,门静脉处遗留一个小的血栓(图D)。 肠系膜脂膜炎(MP)最初由Jura在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以脂肪坏死,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形成为特征[1]。MP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但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腹部手术史及恶性肿瘤可能相关[1,2]。MP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包括:弥漫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习惯改变以及不明原因发热[1,2]。特征性CT表现为: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脂肪环征,假肿瘤包膜和软组织结节影[2]。不同的药物,包括类固醇类药物,环磷酰胺,秋水仙碱和硫唑嘌呤,已成功用于治疗不同程度的MP[3]。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被认为具有直接抗炎作用[3]。据我们所知,该例患者是首例被报道的广泛肠系膜脂膜炎伴有静脉淤积所致的门静脉血栓,通常秋水仙碱成功治愈的病例。 参考文献: [1]NicholsonJA,SmithD,DiabM,etal.MesentericpanniculitisinMerseyside:acaseseriesandareviewoftheliterature.AnnRCollSurgEngl;92:W31–W34. [2]WatSYJ,HarishS,WinterbottomA,etal.TheCTappearancesofsclerosingmesenteritisandassociateddiseases.ClinRadiol;61:e8. [3]Iwanicki-CaronI,SavoyeG,LegrosJR,etal.Successfulmanagementofsymptomsofsteroid-dependentmesentericpanniculitiswithcolchicine.DigDisSci;51:–. 欢迎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