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与临床表现下

时间:2017-4-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与临床表现(下)

————爱睿希牙博士孟瑞芳整理

8、乳腺纤维瘤

病因:女性在怀孕时,子宫会增大,当婴儿娩出后,子宫会收缩变小而形成褶皱,毒素、细菌、垃圾在褶皱内蓄积而不及时排出,长期形成炎症,从而雌激素增多,内分泌失调;还有长期高脂、高能量饮食的摄入,进而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本病。

9、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1)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病因一般认为与早婚、早育、多产、分娩时子宫颈撕裂伤,子宫颈糜烂,以及雌激素、男性包皮垢、精液等对局部黏膜长期慢性刺激有关。近年来,认为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病理临床联系:早期子宫癌多无自觉症状,中、晚期子宫颈癌因癌组织浸润破坏血管,可发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使白带增多、腥臭;癌组织浸润压迫盆腔内神经,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

(2)乳腺癌

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病因:

①激素水平的改变(当绝经后或口服避孕药时雌激素水平降低)②高脂肪饮食诱发乳腺癌

③精神压力过大

④遗传因素

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白领坐多动少、接触阳光少、单身)

中西认为怒伤肝、肝气郁结、两肋胀痛、乳房和肝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女性总处于不良情绪时,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增生,引发乳腺癌。

病例临床联系: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无意中发现无痛性固定肿块,检查时不易活动。位于乳头下的癌肿,由于纤维组织收缩可使乳头凹陷,皮肤呈典型的“橘皮”样外观。晚期乳腺癌可形成巨大肿块,穿破皮肤形成溃疡,常合并出血感染。

扩散与转移:乳腺癌可沿结缔组织间隙和筋膜浸润到脂肪组织,甚至浸入胸肌。多经淋巴管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亦可累积锁骨上、下淋巴结。晚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肝、骨及脑等处。

十、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炎是指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实质;继发性肾炎是其他疾病继发的肾脏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90%以上是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引起肾炎的抗原种类很多,

据其来源可分为:

①外源性抗原:如细菌、药物等;

②内源性抗原:包括肾小球性(如基底膜抗原等)和非肾小球性(如甲状腺球蛋白等)。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又称急性肾炎,临床上最多见,多见无儿童。发病前常有链球菌感染史,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本病起病急,病程短,多数可在短期内痊愈

病理临床联系:

①尿的改变少尿或无尿,由于肾小球缺血、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球重重吸收功能正常,故引起少尿或无尿;

②水肿水肿发生与尿量减少,水、钠潴留及变态反应,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③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钠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增加,使血压升高。

结局:预后大多良好,少数成年人者可迁延不愈,发展为新月体性肾炎。

(2)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此型肾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预后差,故又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发病以青年居多,病因不明,临床较少见。

病理临床联系:肾小球毛细血管坏死,基底膜损伤可出现明显血尿。因肾小球缺血,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和水、钠潴留而导致血压升高,因多数球囊腔被新月体阻塞,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或丧失,故迅速发生少尿或无尿,同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可导致氮质血症,进而发展为尿毒症。

(3)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本型临床多出现肾病综合症表现。多见于青壮年,起病隐匿,病程长。由于病变主要在基底膜,而肾小球内炎症现象不明显,故又称为膜性肾病

病理临床联系:尿的变化(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水肿;高脂血症。

结局:病变轻者可恢复,但常反复发作。若逐渐发展至晚期,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可演变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各型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病理类型,故又称为终末期肾,多见于成年人。

病理临床联系:

①尿的改变因大量肾单位破坏,功能丧失,残存肾单位功能相对正常,故蛋白尿、血尿管型不明显。血液通过残存肾单位,灌注量相对增加,肾小球滤过速度加快,尿液浓缩功能降低,因而出现夜尿、多尿,尿相对密度相对降低。

②高血压大量肾小球纤维化使肾组织严重缺血,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促进细小动脉硬化,加剧肾组织缺血,使血压持续升高且很少波动。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左心负荷加重,导致左心室肥厚,进而发生心力衰竭。

③贫血大量肾单位破坏,肾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骨髓造血;加之体内代谢物堆积,抑制骨髓造血和促进溶血,故病人常有贫血。

④氮质血症由于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少,滤过率降低,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而引起氮质血症,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

结局:慢性肾炎预后极差,病情常缓慢进展,最终因尿毒症或高血压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和脑出血而死亡。

2、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肾盂黏膜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主要为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有两种:

①上行感染:为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细菌有尿道口沿尿道上行感染膀胱、输尿管或沿输尿管周围的淋巴管上行至肾盂、肾间质,引起病变。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

②下行性(血源性)感染较少见,细菌由机体某处的感染侵入血流到达肾脏,首先侵犯肾皮质,后经肾髓质再引起肾盂的感染。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诱发因素:泌尿道黏膜损伤;尿路阻塞;尿液反流;全身抵抗力降低

(1)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为肾盂和肾间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例临床联系:

①全身症状起病急剧,寒战发热,白细胞增多等。

②膀胱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

③腰痛和肾区扣痛。

④尿的变化可引起脓尿、菌尿、蛋白尿、血尿。

结局:急性期如能及时彻底治疗,大多可获痊愈。如治疗不彻底,或诱因长期存在,常可反复发作而发作而转为慢性。

(2)慢性肾盂肾炎

其病理特征是肾间质炎症,肾组织斑痕形成,并伴明显的肾盂和肾盏的纤维化和变形。

病理临床联系:

①尿的变化慢性肾盂肾炎因肾小管受累重,尿浓缩功能下降,可出现多尿、夜尿、低比重尿。急性发作时又出现脓尿、菌尿、管型尿、蛋白尿,并可伴腰痛和膀胱刺激征。

②高血压系肾组织纤维化和小血管硬化引起肾组织缺血、肾素分泌增加所致。

③慢性肾衰竭晚期肾组织大量破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而引起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甚至尿毒症。

结局:本病可迁延多年,早期及时除去诱因,控制病变发展,功能可以代偿,不引起严重后果;若病变广泛累及双侧肾时,可导致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

3、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1)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肾腺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血尿、疼痛及腹部包块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病因及病理变化:化学性致癌物质是常见的致癌因素,其中烟草被认为是引起肾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慢性肾衰,结核及接触石棉、石油产品、重金属等也是引起肾癌的重要因素;此外,遗传因素的作用和基因的改变在肾癌发生中的作用也受到重视。

病理临床联系和结局:早期无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常在肿瘤体积增大时被发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肾区痛和肿块。肾癌可产生多种激素和激素样物质而引起不同的症状,如红细胞增多、高血压、血钙过高、女性化或男性化、库欣综合征等。肾细胞癌预后较差,具有广泛转移的特点,直接向邻近组织扩散,早期发生血道转移,最常转移到肺,其次为骨、局部淋巴结、肝、肾上腺和脑。

(2)膀胱癌

膀胱癌的发生与苯胺染料等化学物质有关,吸烟、病毒感染、膀胱黏膜的慢性炎症及慢性刺激也可诱发膀胱癌。多发生于膀胱侧壁和三角区近输尿管开口处。

病理临床联系: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血尿,常由肿瘤表面坏死、溃疡形成及并发膀胱炎等所致。肿瘤侵犯膀胱壁,刺激膀胱黏膜及并发感染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如阻塞输尿管开口可引起肾盂积水。膀胱癌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晚期可发生血道转移。

4、肾结石

高发人群:

①喝水少,习惯性憋尿的人

②暴饮暴食,不吃早餐,爱吃夜宵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

③长期饮用矿物质含量比较高的人

④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形成原因:由于异常因素(饮食不当,饮水过少)造成尿液中尿酸呈过度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核体,然后在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结晶体在肾脏局部增长,聚集,最终形成结石,就跟浓缩的海水可以析出盐花一样的机制。

临床表现:肾结石的患者大多没有症状,除非肾结石从肾脏掉落到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的尿液阻塞。常见的症状有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胀、血尿等。如果合并尿路感染,也可能出现畏寒发热等现象。急性肾绞痛常使患者疼痛难忍。

有时候患者无疼痛感,只有血尿或者血量极微,肉眼看不出来。体检时大多包含尿液检查,并且用显微镜检查尿液离心后的沉渣,如果看到红血球数目过多就表示有血尿,有时正是肾结石的早期征兆。

肾结石的危害:

①出现肾积水时,肾脏实质受到挤压,结石压迫粘膜会引起肾组织萎缩严重影响肾功能,如果长期没有解决,整个肾脏功能就会丧失,到最后只能将肾脏切除。

②要是双侧尿路都有梗阻的话,就会导致尿毒症

。尿毒症甚至被很多人成为不治之症,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严重情况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③长期的结石剌激粘膜就会引起慢性的炎症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癌变。因此肾结石一定要及时治疗。

④肾结石最容易出现在肾盂输尿管的连接处,在输尿管髂血管和输尿管膀胱入口部位停留,会引起尿路梗阻。尿路梗阻以后,梗阻以上的输尿管和肾盂就会扩张、积水,肾积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肾积水。

5、肾萎缩

病因:肾萎缩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单位丧失或肾脏血供不足,导致肾脏体积缩小、生理功能降低的一种病理解剖现象,常见于多种急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肾动脉狭窄、肾脏发育不良等疾病。

病因:最常见导致肾萎缩的原因即各种先天或后天的肾实质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马兜铃酸肾病等导致的肾脏体积缩小,功能降低。另外较为常见的原因是肾动脉狭窄、长时间未解除的尿路梗阻、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反流性肾病、肾结核等。

临床表现:根据其原发病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因终末期肾病导致的肾萎缩一般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讲,单纯肾萎缩多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

6、肾积水

由于泌尿系统的梗阻导致肾盂与肾盏扩张,其中潴留尿液,统称为肾积水。因为肾内尿液积聚,压力升高,使肾盂与肾盏扩大和肾实质萎缩。如潴留的尿液发生感染,则称为感染性肾积水;当肾组织因感染而坏死失去功能,肾盂充满脓液,称为肾积脓或脓肾。造成肾积水的最主要的病因是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

病因:肾积水的原因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以及泌尿系外与下尿路病因造成的肾积水。

(1)先天性的梗阻病因

①节段性的无功能由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上段输尿管有节段性的肌肉缺如、发育不全或解剖结构紊乱,影响了此段输尿管的正常蠕动,造成动力性的梗阻。此种病变如发生在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则形成先天性巨输尿管,后果为肾、输尿管扩张与积水。

②内在性输尿管狭窄大多发生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段通常为1~2mm,也可长达1~3cm,产生不完全的梗阻和继发性扭曲。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在梗阻段的肌细胞周围及细胞中间有过多的胶原纤维,久之肌肉细胞被损害,形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无弹性的狭窄段阻碍了尿液的传送而形成肾积水。

③输尿管扭曲、粘连、束带或瓣膜橛结构此可为先天性也可能为后天获得,常发生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腰段,儿童与婴儿几乎占2/3。

④异位血管压迫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的前方,其他有马蹄形肾和胚胎发育时肾脏旋转受阻等。

⑤输尿管高位开口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因肾盂周围纤维化或膀胱输尿管回流等引起无症状肾盂扩张,导致肾盂输尿管交界部位相对向上迁移,在术中不能发现狭窄。

⑥其他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囊肿、双输尿管等。

(2)后天获得性梗阻

①炎症后或缺血性的瘢痕导致局部固定。

②膀胱输尿管回流造成输尿管扭曲,加之输尿管周围纤维化后,最终形成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输尿管的梗阻。

③肾盂与输尿管的肿瘤、息肉等新生物,可为原发也可能为转移性。

④异位肾脏。

⑤结石和外伤及外伤后的瘢痕狭窄。

(3)外来病因造成的梗阻

主要包括动脉、静脉的病灶;女性生殖系统病变;盆腔的肿瘤、炎症;胃肠道病变;腹膜后病变(包括腹膜后纤维化、脓肿、出血、肿瘤等)。

(4)下尿路的各种疾病造成的梗阻

如前列腺增生、膀胱颈部挛缩、尿道狭窄、肿瘤、结石甚至于包茎等,也都会造成上尿路排空困难而形成肾积水。

临床表现:患者往往长时期无症状,直至出现腹部包块和腰部胀感时才被注意。包块多在无意中发现,一般有囊性感。疼痛一般较轻,甚至完全无痛。但在间歇性肾积水病例(由于异位血管压迫或肾下垂引起)可出现肾绞痛,疼痛剧烈,沿肋缘、输尿管走行放射。多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尿少。一般在短时间或数小时内缓解,随之排出大量尿液。检查时可触到增大的肾。如为巨大肾积水,其张力可不很大。

肾积水并发感染,则有脓尿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以及胃肠功能紊乱。有的患者以尿路感染为最初症状,凡对尿路感染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梗阻因素的存在。梗阻严重时,炎性渗出物不能经尿排出,尿内无白细胞,但此种情况下局部疼痛和压痛都更明显。

胀大的肾积水较易受到外伤的影响,轻微损伤即可能引起破裂和出血。尿液流入腹膜后间隙或腹膜腔即引起严重反应,包括疼痛、压痛和全身症状。

十一、感观系统疾病

1、口腔扁平苔藓

病因:

①精神神经因素:随着现在的社会步伐加快,在临床中经常见到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还有的环境和个人的问题,使身心活动受影响,精神受到了打击而导致了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所以现在的人要注意自己的休息时间,还要自己保持一个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情,这样疾病也会远离我们一些。

②内分泌因素:对患口腔口腔扁平苔藓者的研究表明,女性患者比较多,像是病情波动与妊娠、更年期、还由于一些药物的因素,影响到了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疾病也会因此发生了。

③免疫学因素:口腔口腔扁平苔藓上皮固有大量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是其典型的病理表现之一,因而考虑口腔口腔扁平苔藓与免疫因素有关。

④系统性疾病因素:扁平苔藓患者多伴有各种不同的全身性疾病或症状,不少患者发病及病情发展与某些系统疾病存在有关,如糖尿病、肝炎、高血压消化道功能紊乱等。

⑤遗传因素:经研究发现,口腔扁平苔藓疾病有家族史倾向。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方面进行研究。在家族性扁平苔藓患者所携带的HLA型基因,明显高于非家族性扁平苔藓的对照组,说明扁平苔藓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病损

①可发于口腔任何部位,颊部多。多左右对称;一般无症状,偶然发现。有的黏膜粗糙、木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黏膜充血糜烂,遇辛辣、热、酸、咸味刺激时,局部敏感灼痛。病情可反复波动,可同时出现多样病损,并可相互重叠和相互转变。

②病损:白色小丘疹,一般为针头大,属角化病损。由白色丘疹组成的各种花纹,以白色条纹、白色斑块为主,有网状、树枝状、环状或半环状。黏膜可发生红斑、充血、糜烂、萎缩和水疱等。

③部位可分为颊、舌、唇、龈、腭扁平苔藓;根据病损形态分为网状型、环状型、条纹型、斑块型、丘疹型、水疱型、糜烂型和萎缩型等。

(2)皮肤病损

扁平苔藓皮肤病损多发生于四肢、颈部,亦可发生于腰、腹部和生殖器。呈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具有蜡样光泽。四周可有色素沉着,小丘疹周围可见白色小斑点或白色条纹,即wickham纹。

(3)指(趾)甲病损

部分患者可出现甲床萎缩变薄或增厚,可出现纵裂,一般无自觉症状。

疾病危害:

充血糜烂型患者可导致进食疼痛,本病为癌前状态,癌变率小于1%。

2、牛皮藓

病因:

①环境:长期生活在气候比较干燥或是寒冷的地方。

②遗传:约有15~30%的病者有家族发病史。

③疾病:长期免疫功能或内分泌异常。有报道10%~20%的银屑病患者常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④损害:.皮肤各种损伤,感染可诱发。

临床表现:牛皮癣以一个或多个小的银屑状斑块起病,其上有大量的鳞屑。斑块周围可出现小丘疹。虽然第一个斑块可能自行消失,不久其他斑块又接着出现。一些斑块可保持拇指甲大小,而另一些可长得更大,有时呈明显的环状或多环状。牛皮癣也可发生在指甲周围和甲下,使指甲增厚变形。眉毛、腋窝、脐和腹股沟也可受累。

  通常,牛皮癣只发生脱屑,甚至瘙痒也不常见。脱屑区治愈后,皮肤又完全正常,毛发照样生长。大多数局部牛皮癣患者除了脱屑外很少有其他症状,只是皮肤外观有些难堪。有的牛皮癣可以大面积泛发或产生严重影响。牛皮癣性关节炎的症状很像类风湿关节炎。极少数的牛皮癣泛发全身并出现牛皮癣性剥脱性皮炎。这种类型的牛皮癣是严重的,因为它像烧伤一样,皮肤不能行使抵御外来伤害和感染的保护屏障作用。另一种很少见的牛皮癣是脓疱型牛皮癣,在手掌和足底上形成大大小小充满脓液的脓疱,有时这些脓疱也扩延至全身。

牛皮藓的危害:   

①导致营养物质的流逝

牛皮癣患者的皮肤会大量的脱落,而构成皮肤的就是蛋白质,所以造成了身体上大量牛皮癣的流逝。若皮损泛发全身且多年迁延不愈,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倦怠、面色苍白、易于感冒等症状。如果由于不正确的“忌口”而营养摄入不足,更会使上述症状加重。

②给脏器官带来严重损害

有的寻常型牛皮癣患者会突然发生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高,皮肤上迅速出现粟粒大小、密集的小脓疱。脓疱连成大片,干涸后于皮下再发新的脓疱,反反复复持续数月不消退。这就是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此病常常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

③给患者带来关节上的损害

关节型牛皮癣除有牛皮癣损害外,还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临床表现有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受限,晨僵,甚至关节积液或变形,病程长久的患者,关节可以强直。X线检查呈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但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

  牛皮癣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有很多的,生活中人们要注意了解。要注意了解其中的危害。要注意及时的治疗。争取早日的治愈。

十二、恶性肿瘤

1、脑胶质瘤

病因:

①脑胚胎组织异常

②遗传因素

③化学因素致癌物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胶质瘤。

临床症状:

①头痛: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

②呕吐: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着,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③视力下降: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

此外,脑胶质瘤的症状还表现为: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

2、肺癌骨转移

指肺癌组织经血液转移到相应的骨头上

病因:肺癌骨转移以腺癌为主,又常侵犯肋骨及胸椎。其原因可能与腺癌多发生于肺的周边,易造成直接侵犯而累及肋骨及胸椎。其原因可能与腺癌多发生于肺的周边,易造成直接侵犯而累及肋骨及胸椎。

症状: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与部位和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转移为主。肺癌骨转移症状: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骨转移并非威胁肺癌病员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

3、肺癌

病因病理:中医认为肺癌的病因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内结所致。病理:

①邪毒侵肺。外界致病邪毒内侵,致肺气宣降失司,肺气壅郁不宣,脉络受阻,气滞血瘀,形成肿块;

②痰湿内聚。脾虚运化失调,湿聚生痰,痰阻肺络,肺气宣降失司,痰凝毒聚,肿块逐渐形成;

③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正气内虚是患病的主要原因。肺、脾、肾三脏气虚均可导致肺气不足,加之长年吸烟,热灼津液,阴液内耗,致肺阴不足,气阴两虚,升降失调,外邪得以乘虚而入,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血行瘀滞,久而成为积块。

西医认为肺癌的病因主要为吸烟过度;长期被动吸烟;废气及致癌物质的环境污染等所致。

肺癌的症状

⑴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①咳嗽: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肿瘤在气管内可有刺激性干咳或少量黏液痰。肺泡癌可有大量黏液痰。肿瘤引起远端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且呈高音调金属音。是一种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当有继发感染时,痰最增高,且呈黏液脓性。

②咯血:由于癌肿组织血管丰富常引起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常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而延误早期诊断。如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③喘鸣:由于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约有2%的患者,可引起局限性喘鸣音。

④胸闷、气急: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或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腺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均可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有自发性气胸,胸闷、气急更为严重。

⑤体重下降消瘦: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表现为消瘦或恶液质。

⑥发热: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住。

⑵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①胸痛:约有30%的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和胸壁,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若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则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疼痛于呼吸、咳嗽时加重。肋骨、脊柱受侵犯时.则有压痛点,而与呼吸、咳嗽无关。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

②呼吸困难:肿瘤压迫大气道.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③咽下困难:癌肿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尚可引起支气管一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

④声音嘶哑:癌肿直接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肿大后压迫喉返神经(多见左侧),可发生声音嘶哑。

⑤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或头昏或眩晕。

⑥Horne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Pancoas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跟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

⑶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①肺癌转移至胸、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转移至肝时,呵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

②肺癌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可以毫无症状,病人白已发现而来就诊。典型的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

③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索样物,可引起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肌力减弱、浮肿、高血压、尿糖增高等。

④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

  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乏力、嗜睡、定向障碍等水中毒症状,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⑤神经肌肉综合征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发生原因不明确。这些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和有无转移无关。它可以发生于肿瘤出现前数年,也可作为一症状与肿瘤同时发生;在手术切除后尚可发生,或原有的症状无改变。它可发生于各型肺癌,但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癌。

⑥高血钙症肺癌可因转移而致骨骼破坏,或由异生性甲状旁腺样激素引起。高血钙可与呕吐、恶心、嗜睡、烦渴、多尿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同时发生,多见于鳞癌。肺癌手术切除后,血钙可恢复正常,肿瘤复发又可引起血钙增高。

⑷体征:

肺癌继发感染时可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转移至胸膜或心包可并发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肿瘤压迫上腔静脉时可发生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肿瘤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肿瘤转移至脑、骨、肝等部位也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4.白血病

病因:

①遗传

②放射性因素

③病毒因素

④化学成分所致

症状:

⑴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引起的白血病症状

①容易发生青肿,点状出血:导因于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②贫血:制造红血球的母细胞减少,导致红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动,或运动时发生气喘和晕眩;

③持续发烧,感染经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细胞,无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⑵血癌细胞穿渗组织引起的白血病症状

①淋巴结肿大;

②骨痛或关节痛:血癌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造成。轻敲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胸骨,常会引起剧烈疼痛;

③牙龈肿胀;

④肝脾肿大;

⑤头痛和呕吐:血癌细胞穿渗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⑥皮肤出现硬块:因为为看起来呈微绿色,又称绿色瘤;

⑦心包膜或是肋膜腔积水。

5、肝癌

病因病理:

⑴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比较多见的肝癌的病因之一。一般来说,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肝癌病例HBsAg阳性率可高达81.82%。据报道,在HBV阳性的肝癌患者中可见HBV基因整合到肝癌细胞DNA中,所以将HBV视为肝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⑵肝硬化:

肝硬变与肝癌之间有密切关系。据统计,一般需经7年左右肝硬变可发展为肝癌。其中以坏死后性肝硬变为最多,肝炎后肝硬变次之,门脉性肝硬变最少。

⑶真菌及其毒素:

黄曲霉菌、青霉菌、杂色曲霉菌等都可引起实验性肝癌。其中以黄曲霉菌最为重要。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B1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性比奶油大倍,可诱发所有动物发生肝癌,也被视为是肺癌的病因之一。大量的科学试验已经证明,用含有黄曲霉菌或其毒素的食物,喂养实验动物,可引起动物的肝癌。易发生霉变的食物有大米、麦子、大豆、花生、玉米。

⑷亚硝胺类化合物:

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所以也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归为肝癌的病因之一。

⑸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⑹微量元素:

目前在微量元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肝癌死亡率与环境中硒含量呈负相关,与居民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

⑺药物:

某些药物有累积效应,起到致癌作用。

⑻饮水污染:

肝癌高发区调查表明,饮用污染严重的沟、塘水者肝癌死亡率高于饮用井水者,饮用深井水者肝癌死亡率最低。最近由于水质分析技术进步,我国及台湾地区均发现水中微囊藻毒素有明显促肝癌作用。

肝癌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腹部闷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乏力消瘦、发热水肿、皮肤瘙痒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出现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等威胁生命。

肝癌的自然病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早期亚临床期。由癌前病变细胞产生到亚临床肝癌诊断的成立,时间约10个月,无任何症状,影像学也难以发现。

第二,亚临床期。由亚临床肝癌到症状出现,一般约10个月,常由影像学发现,此时若能早期诊断,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60%-70%。

第三,中期。由症状出现到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约4个月。

第四,晚期。即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的出现到死亡,大约两个月。

肝癌总的病程大约两年半时间,其中两年时间都是在没有症状的早期阶段,一旦出现症状多数患者就只有半年的存活时间。

症状

(1)消化道症状:患者会有食欲下降、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等是肝癌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其中以食欲减退和腹胀最为常见。腹泻也是肝癌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国内外均有报道,发生率较高,易被误认为慢性肠炎。

(2)发热:相当一部分的肝癌患者会出现出汗、发热。多数发热为中低度发热,少数患者可为高热,在39℃以上,一般不伴有寒战。肝癌的发热多为癌性热,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后释放致热原进人血液循环引起的。

(3)消瘦乏力:肝癌患者常较其他肿瘤患者更容易感到乏力,目前乏力的原因还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导致能量不足,也可能是肝功能下降等原因。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这是由肝功能受损,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引起的。

(4)下肢水肿:肝癌伴腹水的患者,常会出现下肢水肿症状。轻者只发生在踝部,严重者可蔓延至整个下肢。造成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压迫下肢静脉或癌栓阻塞,使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5)出血倾向:肝癌患者常有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已成为导致肝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6)肝脏疼痛:肝脏疼痛一般都是患者出现长时间的持续性钝痛,是早期症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因为肝脏迅速增大使得肝包膜紧张或癌肿侵犯肝包膜及腹膜引起的,可为持续性的钝痛或胀痛。

(7)肝脏肿大:正常情况下,如果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救治,肝脏就会慢慢肿大,质坚硬,表面不平,有大小不一的结节或巨块,致局部隆突,边缘钝不整齐,常有压痛。

(8)全身性表现:肝癌患者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少数肝病患者,可有特殊的全身表现,称为伴癌综合征,以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较常见。

(9)转移灶症状:如发生肺、骨、胸腔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胸腔转移以右侧多见,可有胸腔积液征。骨胳或脊柱转移,可有局部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癌可有神经定位体征。

6、十二指肠癌

⑴病因:

好发部位十二指肠腺癌在多发生于降部乳头周围,约占60%,其次为壶腹下段,球部最少见。

病因不甚清楚,胆汁和胰液分泌的某些物质,如石胆酸等二级胆酸可能是致癌原、对肿瘤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家族性息肉病、良性上皮肿瘤、遗传等。

⑵临床症状与体征

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或仅有上腹不适、疼痛、无力、贫血等。其症状、体征与病程的早晚及肿瘤部位有关。根据文献统计现将常见症状、体征分别如下:

①疼痛:多类似溃疡病,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进食后疼痛并不缓解,有时疼痛可向背部放射。

②厌食、恶心、呕吐:此类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在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率为30%~40%,如呕吐频繁,呕吐内容物多,大多是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堵塞肠腔,引起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所致。呕吐内容物是否含有胆汁可判别梗阻部位。

③贫血、出血:为最常见症状,其出血主要表现为慢性失血,如大便隐血、黑便;大量失血则可呕血。

④黄疸:系肿瘤阻塞壶腹所致,此种肿瘤引起黄疸常因肿瘤的坏死、脱落而使黄疸波动,常见于大便隐血阳性后黄疸也随之减轻;另外黄疸常伴有腹痛。以上2点有别于胰头癌常见的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

⑤体重减轻:此种症状亦较常见,但进行性体重下降常预示治疗效果不佳。

⑥腹部包块:肿瘤增长较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时,部分病例可扪及右上腹包块。

7、直肠癌

⑴病因病理:

①饮食因素: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可导致直肠癌的发生。

②遗传因素:在直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胞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肿瘤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性

③息肉:直肠癌的发病与息肉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直肠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病变,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极大;乳头状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机会也较多。

⑵症状

①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例如突然发生慢性腹泻,便秘。

②粪便形状发生改变:当粪便渐渐变细,常是肠道发生了狭窄,有了病变,虽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因例如肠道结核,慢性大肠炎等疾病导致的狭窄,但大多数还是因为肠道内有了不正常的组织。

③排泄黏液,有时会混杂血液。

④便血或粪便带血。

⑤常有便意,肛门里老是有东西的感觉,常要上厕所,又解不大出来。

⑥腹痛。

⑦贫血。

⑧食欲不振。

⑨体重减轻。

⑩腹部肿瘤。

转移至其他器官的症状,例如转移至肝脏引起黄疸,转移至肺部引起呼吸困难,转移至骨头而导致疼痛。

7、甲状腺癌

⑴病因①遗传因素约5%~10%有明显的家族史②摄颠过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③其它甲状腺疾病④放射性损伤⑤家族因素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有关

⑵甲状腺癌的各种类型症状又有所不同:

①乳头状癌:属低度恶性,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患者多无明显不适,且肿瘤生长缓慢,易误以为良性,肿瘤多单发,质地呈软胶性硬度或较硬,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度一般尚可。大的肿瘤往往伴有囊变,可见到囊壁有葡萄样结节,突入囊腔,穿刺可吸出浅棕黄色液体。肿瘤一般无包膜,晚期可累及气管软骨或周围软组织,而使肿瘤固定或出现声间嘶哑、呼吸困难、咯血、吞咽不适等,以颈淋巴结转移为主,且发生较早,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脊柱等。

②滤泡状癌:属中度恶性,可多见于40~60岁中老年妇女,病程较长,生长缓慢,多为单发,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感,实性硬韧和甲状腺肿瘤很相似,但癌细胞常侵入包膜外的腺体组织和血管中,所以包膜完整与否是区别于滤泡状瘤和腺癌的一个重要的根据,另外滤泡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而多血行转移至肺和骨骼。

③未分化状癌:临床少见,好发于男性老人,是一种高度的恶性的癌肿,病程短,发展快,主要表现为颈前区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常伴有肿大淋巴结,血道转移亦较常见,具有转移快,死亡率高的特点。

④髓样癌:是一种中度恶性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有家族倾向性。颈前肿物发展较慢,病程较长,肿块无包膜,大小不一多为单发,质地较硬约30%的患者有慢性腹泻史,并伴有面部潮红等类癌综合症,癌块切除后,腹泻史即消失,颈淋巴转移多见,且转移较早,也可血行转移至肺、肝和骨骼。

8、口腔粘膜癌

病因:

①长期嗜好烟、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

②口腔卫生差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③异物长期刺激

牙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黏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④营养不良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锌量低。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黏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

⑤黏膜白斑与红斑

口腔黏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病变。

⑥相关病变

(1)口腔癌与癌前病变之关系

许多人都有颊黏膜内侧发生白色溃疡或水疱的经验,常发生於有压力,睡眠不好或饮食习惯改变(如水果不足)之际,一般二周内会痊愈;如超过二周未痊愈,必须作检查,以排除上皮性细胞癌发生的可能。

(2)口腔黏膜颜色发生变化

正常的上皮是粉红色,出现白色或红色两极化的颜色皆是不正常。如红中带白,则是比较严重的状况,再如舌尖出现深红中带有白色点状,高度怀疑癌变的发生。

(3)溃疡

超过二周以上尚未愈合的口腔黏膜溃疡。

症状: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①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②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③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需要强调是以上症状虽是口腔癌常见症状,但并不完全以此判断是否患有癌症。因为,口腔炎症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及时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建议通过中药的治疗提高患者身体机能。经过现代医学的研究,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含量16.2%)在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坚持服用,能控制癌细胞生长。









































怎么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sfmo.com/jbby/5345.html
------分隔线----------------------------